國貨
國貨最新資訊,投資界全方位播報國貨相關話題,全面解讀國貨投資、融資、并購等動態(tài)。
國潮降溫,李寧需要尋找新標簽
從FILA的二打一到薩洛蒙的一鞋難求,再到中產三寶之一的始祖鳥,如果說國潮是國貨品牌們共同的風口,那安踏既是乘風起飛的人,也是風口的制造者。「國貨之光」李寧被網暴
李寧最近有點屋漏偏逢連夜雨,10月底發(fā)布三季報后,單日股價直接跌超20%,創(chuàng)下有史以來最大跌幅,總市值一天蒸發(fā)165億港元。雙十一15年:國貨美妝「品牌之戰(zhàn)」開新局
可以大致確定的是,盡管今年雙十一臺面上的戰(zhàn)爭焦點重歸“價格戰(zhàn)”,但天貓與許多有遠見的美妝品牌卻已經達成無形的默契——真正的博弈,永遠在于長線發(fā)展和生命周期。「雙十一」底價之戰(zhàn):超頭主播和商家,誰在「收割」誰?
15年前,蘇寧與國美兩大連鎖商就曾為了爭奪消費者紛紛降價促銷,亮出“最低價”底牌。同時,還承諾“買貴,雙倍補差價”或“買貴包賠”。只不過,這一次的底價戰(zhàn)爭主戰(zhàn)場來到了線上。國貨混戰(zhàn)「雙十一」
隨著企業(yè)發(fā)展邏輯迭代,渠道紅利正不斷向技術紅利轉化。企業(yè)通過產品搶占消費者心智,獲得營收,成為必然的選擇。雙11開戰(zhàn)一周觀察:新品決定美妝「生死進退」
從目前的情況來看,排在前列的國貨品牌大多數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產品線的迭代升級;外資品牌由于經典產品的慣性,或者決策機制的緩慢,產品迭代反而處于滯后狀態(tài),接下來的競爭格局究竟會如何演變,尚難預料。「雙11」爭搶老國貨
互聯(lián)網電商平臺的加持,使得老國貨品牌們站上了更廣闊的舞臺,流量猶如一盞聚光燈,讓國貨品牌星光熠熠的同時,也會把品牌的每一個動作映照得無比清晰。多收了三五斗:國貨美妝崛起的另一面
可以確定的是,現(xiàn)階段橫向的產業(yè)體系下,國貨美妝還沒到爭取定價權的時候,逆經濟周期下適當的價格下調才是應對之法;其次,先產品力再品牌力——研發(fā)先行,定價權而后從之。為了不在新的競爭邏輯中掉隊,研發(fā)能力帶...年輕人的憐憫,反被國貨「收割」
消費者的同情,不能當作萬事無憂的免死金牌。無數品牌都對前排的位置虎視眈眈,當大腦里理性奪回高地時,“買買買”的狂歡終究會冷卻到“誰好用誰香”的比較。「新」國貨@2023:質疑、回歸與轉機
與其說消費者是對“產品價格”的敏感,不如說是對“產品價值”的敏感。我們不能將國貨困于低價的陷阱里,對于高品質的國貨產品,市場自然會自己說話。得力「叫板」花西子「鉛筆論」!
李佳琦事件后,國貨品牌迎來高光時刻,得力此時終未能“忍得住寂寞”。但“這潑天富貴”,其中不乏“撿漏”的成分,很大程度是突發(fā)性網絡事件帶來的機會。一番熱鬧后,能否留住流量、獲得長久發(fā)展,是擺在這些老國貨...國貨商戰(zhàn)接近尾聲,是時候總結一份《實操指南》了
在新的時代,國貨品牌或許能彎道超車,摸索出一套新的產品-內容-營銷機制,進一步贏得消費者的認可。6歲半的花西子,正是招人嫌的年紀
這場全民討伐花西子的輿論風暴還在席卷,“好心態(tài)”的花西子究竟還能拿出哪些操作,還是未知數,但從目前看來,它還是沒懂得站在消費者角度思考的道理。